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大眾網
|
海報新聞
大眾網官方微信
大眾網官方微博
時政公眾號爆三樣
大眾海藍
大眾網論壇
山東手機報
山東手機報訂閱方式:
移動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8000
聯通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58000678
電信用戶發送短信SD到106597009
2022
大眾網
林鵬 王啟民 劉峻豪 張圣虎 公茂棟 匡秀福
手機查看
編者按:喜迎二十大,奮進新征程。蒙陰是一片紅色熱土,是著名的孟良崮戰役發生地。傳承紅色基因、賡續紅色血脈,一幅老區新畫卷正徐徐展開,百姓生活殷實,特色產業興旺,沂蒙精神代代傳,“兩山”實踐譜新篇。即日起,在臨沂市委宣傳部指導下,蒙陰縣委宣傳部、大眾網·海報新聞聯合推出“老區新貌·崮鄉走在前”系列全媒體報道,生動講述新時代多姿多彩的、時尚繁榮的、充滿青春活力的美麗富強幸福新蒙陰,激勵干群踔厲奮發、篤行不怠,意氣風發向未來。
大眾網·海報新聞記者 林鵬 見習記者 王啟民 劉峻豪 通訊員 張圣虎 公茂棟 匡秀福 臨沂報道
吳文常老人感慨東孟良崮村的今昔對比
住有所居,住有宜居。在蒙陰縣垛莊鎮東孟良崮村,一排排二層帶院樓房格外顯眼。這些老百姓的“別墅”,依山傍水的布局,與周圍環境可謂珠聯璧合。每當有訪客前來,都會忍不住多看幾眼。
“現在吃水不愁,道路好走。擱以前,我們想都不敢想!”每當有人問起如今的生活,東孟良崮村今年76歲的吳文常老人,總是不自覺調門變高,語氣中盡顯自豪。
老人以前居住的地方,叫野豬窩。“一聽名字,就是個窮窩。”說起那時候的生活,吳文常的思緒一下子拉回到多年前,“一到旱天就沒水,只能拿著桶到處找水。全部是土路,雨天一身泥。人步行都難,更別提運東西了……”
獨特的紅色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,總讓人覺得,東孟良崮村是一片世外桃源。可這些綠水青山咋變成金山銀山?村民們對此一籌莫展。
東孟良崮村規劃建設的新村居
不能再這么苦下去了。2014年,村里決定通過土地增減掛鉤項目,實施整村搬遷。
“老百姓故土難離。”對此,東孟良崮村黨總支書記徐玉成坦言,當時壓力很大,“東孟良崮村是個有2400余人的村莊。2004年,由高家莊、田家莊和戴家溝子合并而來。未搬遷前,村居又分散,咋做百姓們的工作?”
盡管壓力大,村里卻沒有氣餒。徐玉成就認一個理:站在村民的角度考慮問題,就能把民生事做好,大家肯定就愿意搬。為此,徐玉成帶領村“兩委”成員耐心細致地工作。在建設過程中,村干部、黨員、村民小組長一起嚴把工程質量關,組織老百姓實地察看,打消群眾顧慮,村民們逐漸開始擁護和認可搬遷工作。
東孟良崮村黨總支書記徐玉成講述村莊的變遷
截至目前,東孟良崮村共完成了四期搬遷,近600戶居民搬進了“小別墅”,水電、道路,綠化、亮化等配套齊全,極大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。
吳文常說,在外地的女兒有一次回來,看著家里的新房,艷羨不已。“真是過上了城里人的生活。這房子要是在城里,五百萬也買不來!”
搬進了新家,搬出新風尚。東孟良崮村通過成立紅白理事會、設立新時代文明站,建成全縣首個村級“美在農家”愛心超市,實行積分管理,定期評比打分,讓孝老敬親成為一種風尚。新生活新風氣改變了村民的生活,也讓外村人感到羨慕。
沂蒙精神培訓中心
住進新居,還要增加村民收入。為此,東孟良崮村黨總支牽頭注冊成立黃桃專業合作社,統一購置黃桃樹苗,引導村民種植,與企業簽訂種植購銷合同,真正實現了村集體增收和百姓致富“雙贏”。與此同時,東孟良崮村引進沂蒙精神培訓中心項目,有30多名村民固定在中心工作。也依托緊靠孟良崮景區的優勢,村民們在家門口就能上班。
村民胡冰娥在孟良崮景區當檢票員。“每個月收入大概在3000元左右,這樣一來,在家門口就能賺錢了。”胡冰娥說。
徐玉成介紹,東孟良崮村緊鄰孟良崮工業園,毛毯廠、食品廠以及鞋廠眾多。村里150余人在工業園務工。如今,東孟良崮人,靠雙手搬進了幸福窩,過上了好日子。
東孟良崮村的蛻變,是垛莊鎮持續推進鄉村振興的縮影。
垛莊鎮是臨沂市整鎮域推進鄉村振興示范鎮。2021年,垛莊鎮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產業強鎮、山東省鄉村振興示范鎮,產業振興成為全國的樣板,鄉村振興成為全省的示范標桿。成績面前,垛莊鎮沒有驕傲自滿,固步自封。而是不斷地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提境界、勇擔當、促跨越,提出要以石馬莊、孟良崮、椿樹溝三大鄉村振興片區為引領,創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鎮。
在鞏固發展好孟良崮鄉村振興示范片區、椿樹溝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成果的同時,以“紅色孟良崮,兩山實踐地”為發展定位,謀劃建設石馬莊鄉村振興示范片區。片區以農業農村現代化為目標,聚焦“五大振興”,聚力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。對原界牌18個村全面開展鄉村振興、美麗鄉村創建工作,圍繞“生態好、鄉村興、群眾富、可持續”,實行“整潔鄉村、美麗鄉村、宜居鄉村、宜游鄉村”四類村創建活動,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,爭取用1至3年時間,實現整鎮域鄉村振興全覆蓋,成功創建為全國鄉村振興示范鎮。